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南冠草宣扬的基本思想是什么
诗歌有《天狗》、《凤凰涅槃》、《太阳礼赞》等;历史剧有《屈原》、《南冠草》等。
烧高堂,并在屈原作《桔颂》以悼婵娟后,跟随诗人走向汉北,走向民间。全剧 洋溢着炽热的爱国激情,愤怒谴责了迫害忠臣、出卖国家的奸贼。《南冠草》是郭沫若1943年作于重庆的一部历史剧,所写内容是明末夏完淳抗清事迹。
她的思想品德,是屈原精神的继承,屈原精神的活化。剧的结尾,象征着婵娟的精神在火的洗礼中获得永生。《屈原》人物塑造的特点。《屈原》人物塑造的特点,是《屈原》浪漫主义诗剧的特点之一。
剧中的历史人物,往往已经不完全同他们的“原型”一样了。剧中的屈原,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的典型;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,是作者赋予这个典型的主要性格特征。
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
1、历史剧创作以“古为今用”为原则,以“借古鉴今”的精神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服务,浓郁的诗的意境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的气息。 历史剧创作多选取与现实斗争有某种关联和相类似的题材,以便于反映现实的迫切要求。
2、话剧《屈原》取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,写伟大诗人、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际。郭沫若首次将其形象塑造于舞台之上,他以神来之笔,在从清晨到午夜这段非常有限的舞台时空里,概括了这位诗人一生的悲剧。
3、作为历史剧的人物塑造,主要写人物的精神品格,用郭沫若的话来说,就是“失事求似”。作者不拘泥人物的历史真实,舍弃了人物琐细的生活细节,把人物理想化。
4、郭沫若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下了历史剧《屈原》,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、歌颂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共产党战士们的高尚品质、控诉蒋介石政府的消极反抗政策。
转载请注明:beat365·「中国」官方网站 » 人格魅力感悟 »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感悟,简论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艺术特色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